见客户、听汇报、谈项目、批文件,从早到晚,三点一线……走进林润智谷产业园现代而简约的办公室,我们看到常务副总经理余远增忙碌的身影,但这一切似乎是每个总经理的必修课,显得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让我们倍感欣慰而振奋的,是余远增手握的茶杯,上面铭刻着“厚德、博学、唯实、求新”八个字,这正是母校的校训。余远增说,校训的精神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很贴近,他于是把校训作为自己终身的座右铭。
余远增校友
怀着工业强国理想踏上征程
余远增出生于汕尾陆河农村,年少在农村生活信息比较闭塞,故此笼统地觉得与钱打交道的都是“高大上”的职业。1999年,他参加高考并如愿被我校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录取。回顾大学时光,余远增只用“平淡”二字来形容。“参加过学生会和一些社团活动,但总体还是踏踏实实学习,没有出过什么风头”,余远增说。
2003年春节后,就读大四的余远增没有像其他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同学们一样扎堆竞考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的职业,而是孤身一人来到东莞虎门镇,加盟当时东莞知名的港资企业——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该企业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博士创办,由田家炳博士之子田庆先先生任总经理,主要生产人造革、PVC薄膜等系列产品。
其时正是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黄金时代,怀着“工业强国”信念的余远增在田氏化工工作了四年多时间,先后任职财务主管和总经理秘书职务。回顾毕业后的首站,余远增认为尽管只是滚滚洪流中的一个“工厂仔”,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当时国内企业还比较少见的ERP系统实施,帮助企业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规范管理。他彻底融入企业,至今念念不忘“田氏一家亲”的企业文化感召,为田氏家族乐善好施的企业家精神所折服。尽管离开企业已十多年,田氏化工也在之后因为转型原因而关闭,但旧同事之间的感情仍历久弥新。因为余远增的憨厚、正直秉性一直为同事们所认可,所以现在还被推举为“田氏一家亲”微信群的群主,通过微信群维系着大家的情感。他说:“造就一家成功的企业,以人为本的规范管理、和谐的文化、为社会创造价值缺一不可。”
顺着大潮进入房地产行业
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最为火爆的销售市场,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都赚得盆满钵满。大家都争先恐后投身房地产行业,希望像风口上的猪一样腾飞起来。余远增认为经济不断上行,房地产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有较好的发展,于是他也成为了一名“追风者”,加盟当时东莞房企龙头光大集团。在当时,光大集团在房地产业务上,占据了城区豪宅的半壁江山。而光大集团作为唯一投身松山湖一级土地开发和二级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更让东莞人所津津乐道。
“陈董事长是典型的东莞本地企业家,低调务实、勤劳俭朴。他身上还有一种东莞企业家所罕有的精神,就是工作特别拼,这个使得所有员工都特别敬佩。”在余远增担任董事长秘书的四年多时间里,基本上与董事长形影不离,白天与工地为伴,晚上以办公室为家。“我陪着天天‘夜总会’,那是常态。最疯狂的一次,因为赶文件,从头天晚上,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下班。休息了几个小时,又接着参加夜总会”,余远增说到。
除了事无巨细的办公室工作和董事长交办事务外,余远增还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一些高规格的活动策划和接待工作。2007年的秋天,刚刚卸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首站访问中国便来到东莞作了三小时的演讲,这正是余远增所参与的工作中最值得回味之作。
“由于布莱尔的行程非常紧密,很难抽出时间做其他活动。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控时间节点,与布莱尔办公室作了周密沟通,还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最终,布莱尔确认在百忙中抽空到东莞登上演讲台。据说这是东莞有史以来接待的首位联合国常务理事国原外国元首。”余远增回忆道。
为了提升自己,成为更专业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2011年底,余远增申请到房地产项目一线去锻炼。于是,来到了肇庆,参与当时全省最大的三旧改造项目“龟顶新城”(总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的前期工作,负责投资开发,其实也就是负责当时最难啃的“征地拆迁”工作。“难,真的难!拆迁就像在火上烤,上到政府,下到村民,每一个都要沟通,有时候还要被村民误解。但困难始终没有办法多,只要工作耐心、细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靠着这股信念,一片一片的旧厂房、旧房屋被推倒,一片一片的土地被收回。“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但看着一条条道路的开通、新城的崛起,还是很自豪、很有成就感的 。第一次,让自己有了城市建设者的感觉!”
在英国伦敦考察企业,在英国塔桥留影
在英国剑桥大学参观留影
开创产业地产新模式
2014年7月,征地拆迁工作接近尾声。虽然带着不舍,但余远增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选择回到了东莞。“当时,集团给了我两个方向选择,一是房地产,二是产业园。当时集团所有人对产业园都不了解,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业界在流传一种说法,做住宅地产的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的是中学生,做产业地产的是大学生。我个人比较喜欢挑战,于是,没有多想,就毅然选择了产业园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光大集团第一个产业园——光大We谷的核心成员之一。”殊不如,这个偶然的选择,却让余远增不经意加入到了全国轰轰烈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和随后到来的产业园建设大潮。
“如今各类产业园可以说遍地开花了,很多模式也被成功实践和复制。然而在当年,尤其在非一线城市的东莞,产业园为何物?到底怎么玩?谁也说不清楚。”余远增说。为了弄个清楚明白,余远增与团队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杭州等地,深入到各类型的园区取经学习。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终于制定了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向。然而,余远增在实践中深深明白,做产业,不能照搬照抄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因为东莞不像一线城市有完善的产业基础、旺盛的载体空间需求和创业基因。“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园不是纯粹的销售型市场,而是一个‘招商+重运营服务’的市场。园区除了要有一流的环境、硬件配套,还要有完善的企业孵化和资源整合软平台,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的信任,才能助力企业成长。”余远增说。
经过团队的辛劳耕耘,光大We谷以完善的配套、专业的孵化运营服务、活跃的产业氛围,迅速成为东莞创新创业热土,成为东莞的标杆产业园,也获得了“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85个市级创新项目之一”等众多荣誉,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创新创业氛围的提升。
11月7日,在香港科技园举行的“2019年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第25届年会暨颁奖典礼”
务实做强产业才是强国之本
“产业地产,本质是产业。做产业地产和做房地产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产业地产关键还是要看装进来的内容和运营水平。”余远增说,他坚信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承载大量企业的产业园区。
在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操盘经验后,今年3月,余远增也终于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入到了创业的大军,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余远增与几位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林润清湾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亲自操盘松山湖林润智谷产业园。
面对当前产业园遍地开花,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余远增认为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点:一是扎实做强产业。不要搞噱头卖房子,要整合资源,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孵化、服务一批优秀的企业。这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园区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基础。二是要打造专业化的产业园。要重点围绕园区的产业定位、自身的优势资源去招商,既能顶得住去化的压力,也能扛得住专业化园区的寂寞前行之路。三是要面向国际化。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一定要借助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营销环境,把园区打造成链接世界的平台,促进国际企业交流,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林润智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东莞松山湖,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在余远增的操盘下,项目发展迅速,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其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产业,致力于构建国际产业孵化平台和产业空间,推动与英国、美国、港澳等的产业资源合作。10月25日,林润智谷与英国顶级天使投资机构SFC(其投资活跃度排名全球第五名)合作建设的中英产业创新基地举行了盛大的揭牌仪式。
“因为园区刚完成建设不久,这半年多时间以来一直在做一些产业定位、团队建设、招商前期准备工作,虽忙碌,但很开心,目前招商、运营等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作为高标准建设运营的东莞第一个国际产业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一定能够以此为傲,能够以此为基础运营更多的园区,孵化更多的企业”,余远增如是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自信。
工作狂与顾家男人
作为一个即将奔四的人,成功打造一个国际产业园区,是此时余远增的最大心愿。这是他工作的新的起点,但绝对不是终点。因此,他每天都在努力、拼搏。在员工的眼中,余远增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然而在妻女的眼中,余远增却也是一个顾家好男人。他每当哪怕有一点空隙的闲暇,第一时间便是回家陪妻子,照顾女儿。对于下一代,余远增希望女儿从小学好英语,逐步养成国际化的思维。“未来中国必定会引领世界的发展,故此成功者必须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与格局。”余远增说。教育女儿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因此,余远增还以身作则回炉深造,正在攻读深圳清华力合商学院的课程,系统学习产业园投资运营、企业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专业知识。
回顾从大学毕业至今十六年的心路与事业历程,余远增的总结还是那八个字:“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泽芳,他心铭记,带着校训精神走向未来,他选择了继续在成长中自强不息。
撰文:张启聪(2008届校友)
通联:东莞校友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