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之堂”,东莞玩收藏的许多朋友都知道,这是一间雅客荟萃的“黄龙玉珍藏馆”。平日,馆主总是满面春风地行坐于堆满玉石的博古架旁,悠游地抚玉,熟练地沏茶。三三两两的石友,则一边品茶,一边赏玉。茶香缭绕,玉石生辉,文人雅聚,自得其乐,颇有一番“人到闲时便是仙”的风雅格调。
“黄龙玉珍藏馆”的馆主,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龙玉收藏家:肖养杰。
肖养杰是我院中文系1990届校友,现任云南省黄龙玉协会顾问、龙陵县黄龙玉协会副会长、东莞市奇石研究会副会长、东莞市黄龙玉协会副会长、石龙奇石协会副会长等职。
肖养杰真正走上藏石玩石的道路,是2005年初才开始的。在那之前,做过中学老师,后下海经商,经过十多年的白手起家,搏击商海,肖养杰在日用化工等许多领域都已经有所涉足,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走上藏石玩石的道路后,肖养杰依靠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石养德,以石励志,历经十年光阴,迅速成长为一代玩石藏石大家。尤其是在华夏新玉——黄龙玉的早期开发和宣传推广这一点上,肖养杰更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黄龙玉界不少内行人士都说,如果没有肖养杰的全力投入和推动,或许黄龙玉的命名以及黄龙玉文化的发展,都会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2007年10月,中央电视台派出摄制组,到全国各地专门拍摄关于黄龙玉的纪录片。该纪录片的编导们走遍天南地北,走访了全国众多的黄龙玉玩家和藏家,可谓识人多矣。当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学养的肖养杰,最得纪录片编导们的盛赞。司庆辉编导便评价说——“肖先生是最具文人气质的人”。
不计功利地沉迷进石头世界
肖养杰给自己的“黄龙玉珍藏馆”,命名为“一之堂”。肖养杰解释说:一,最小,既预示做人要谦虚一点,也代表从最小起步,从头开始;之,代表一步一步走,做人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因此,“一之堂”的含义就是——人要有开拓精神,从零开始,慢慢摸索,持之以恒,才能够终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肖养杰自己的人生道路便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大学毕业,白手起家,到历尽艰辛,终于积累起人生第一桶金;从根本不懂黄龙玉,但凭借好奇心和文化热衷,逐渐亲近黄龙玉,在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习与积累,终于修炼成为知名的黄龙玉收藏和鉴赏家。
“一世奇缘出偶然”!肖养杰的藏石赏石之缘也一样。1998年,肖养杰去粤北连山探访大学同学。同学是玩奇石的,便带他到连山县的石头街逛。开始,肖养杰对奇石并没什么感觉。但探访同学多次后,他慢慢感受到:这些石头虽然看起来沉默寡言、粗重冷峻,但却总是能够透出一种大巧若拙、质朴温润的诱人文化气息。便慢慢地有点喜欢了,尤其是后来,他遇见了黄龙玉,更是一见钟情,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藏石赏石之路。
谈起对黄龙玉的一见钟情,肖养杰笑说:“那时还不叫黄龙玉,叫黄蜡石。当初我所见到的都是些形状不好,做不了观赏石,是被切割打磨过的黄石头。但是切开石头里面颜色又红又黄,质地温润细腻,我一眼就喜欢上了,立马买下了不少。”当然,与黄龙玉的一见钟情,也还有一种深厚的文化积累在里面。肖养杰说,读大学时,曾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看到过“一两田黄三两金”、“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的说法,但现实生活中的田黄石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却从来都没见过。如今一看到那种颜色又红又黄的石头,太漂亮啦,“那就算是我想象中的田黄石了吧,于是就欢欢喜喜地买了一堆下来。”
当时藏石界流行玩奇石。奇石要求纯天然没有做过任何加工,这样的石头价格才贵,才值钱,才有收藏价值。而当时大多数黄蜡石都已经切开过打磨过,因此并没有什么市场与收藏价值,价格自然也便宜。“当时身边玩奇石的朋友们出于好意地对我说,打磨过的黄蜡石不值钱,一个劲地劝我别买呀。”但肖养杰说,“我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石头值钱不值钱的问题,当时我还在公司做生意,挺忙碌的,也没有过多闲暇时间。我心里只是想着,先把这些黄黄红红的黄蜡石买下来,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欣赏它就好了。对我来说,有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能让自己不计功利地沉迷进去,这就非常有趣呀。”
推动和见证黄龙玉的历史性传奇
因为喜欢红红黄黄的黄蜡石,当时肖养杰购买黄蜡石,不是一件两件小打小闹地买,而是一批一批地买。刚开始是到广西贺州的石头街去收罗,那些黄蜡石都被一间间石店堆放在角落里。石店主人说这些黄蜡石都已经闲置好长时间了,很少人喜欢。因为无人问津,价格便宜,每次逛石头街时,肖养杰都高高兴兴地购买了一大堆。
肖养杰介入黄蜡石市场时,国内还比较少人珍藏和赏玩黄蜡石,整个市场都还非常低迷。但是,与文化结缘的奇石市场又是非常灵敏的,只要有人要货,自然就会引起崭新的流通:店铺里的货一卖掉,店家们马上又到产地去进新的黄蜡石。肖养杰很讲诚信,货款从不拖欠。因为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肖养杰很快便与卖石头的店家们成为了好朋友。于是,每当有新的黄蜡石到货,很多店家就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肖养杰,他高兴得连夜赶过去,挑挑拣拣,经常满载而归。
在不断选石买石的过程中,肖养杰了解到:经过千年万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质地比较稳定的黄蜡石就出产在云南龙陵县。于是,他也开始亲自到产地龙陵考察和挑选石头。随着对黄蜡石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肖养杰对石头的鉴赏眼界也逐步提高,并慢慢意识到黄蜡石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好石种。为此,在2005年底的最后一个股票交易日,肖养杰把从1996年开始买的全部股票一刀斩掉,从此全身心投入到黄蜡石的收藏和投资。肖养杰认为,股票升升跌跌,每天都让人很累;而赏玩黄蜡石,是一种与文化为伴的长线投资,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放眼未来,也不必总盯住价格的一时高低。藏石玩石完全可以修身养性,感知人情世故,一如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却能够见证世事沧桑,承载文明辉光,留给人以无尽的财富、智趣和遐想。
在全身心投入到黄蜡石的收藏和投资后,肖养杰结识了不少省内外赏玩石头的朋友,大家赏石品石,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也开始不断地介绍朋友甚至亲自陪同朋友到云南去。由此,大大地带动了购买黄蜡石的人气,促进了黄蜡石销量的增加,形成了购买黄蜡石的高潮,价格爆发式地飞跃,被藏石界誉为“疯狂的石头”。
也正是在2006年间,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财富积累的增厚和文化消费的汹涌,这种“疯狂的石头”,开启了一种历史性的新传奇——曾经默默无闻的黄蜡石,在文化界和收藏界的共同努力下,被“点石成玉”,正式命名为黄龙玉。黄蜡石之所以能够“点石成玉”,除其具备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外,其主“色相”为黄,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事实上,黄龙玉这个命名,就有着很深刻的文化含义:黄,代表中华文明的色彩图腾;龙,代表中华文明的物象图腾;玉,代表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于是,一时间,黄龙玉的身价百倍飙升。而肖养杰,作为黄龙玉最早的玩家之一,在黄龙玉尚未定名之前,便慧眼识珠地开始把玩和收藏黄蜡石;当黄龙玉被定名后,他用便宜价格买回的许多黄蜡石,也变成了值钱的黄龙玉。
肖养杰以自己独具的慧眼,推动和见证了黄龙玉这一历史性传奇的诞生。也因此,藏石界有这么一种流传说法:肖养杰对黄龙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中地位的确立,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肖养杰的介入,黄龙玉市场的兴盛和黄龙玉的最终被命名被推广,或许还会推迟很长时间。
自从黄龙玉正式命名后,曾为黄龙玉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肖养杰,担任了不少黄龙玉协会和奇石协会的顾问或副会长,并参与编撰了《中国国家宝藏黄龙玉·传世大典》、《黄龙玉珍玩手册》等书籍,深入挖掘和梳理黄龙玉的历史底蕴,推动了黄龙玉文化的流传,大力提升了国人对黄龙玉的鉴赏水准。
东莞石龙的一张特殊文化名片
经过多年的积累,肖养杰的黄龙玉收藏品种众多,深得藏石界好评。为此,很多藏石爱好者都跑来肖养杰这里观石。当时,肖养杰还只是把黄龙玉放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来观石的人络绎不绝,终究觉得不方便,所以,他就想做一个藏石馆,一则把自己买的东西全部展示出来,二则可为藏石爱好者提供相对闲适的交流场所和切磋平台。
2010年10月,肖养杰的石馆“一之堂”在东莞石龙镇开张,奇石和黄龙玉摆件及成品琳琅满目,华丽似锦,熠熠生辉,“一之堂”经常高朋满座,成为当地文化界以石会友的好场所,也成为了各地石友们参观交流的好去处,为拥有千年历史的石龙古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气息。也因此,“一之堂”被石友们誉为石龙镇的骄傲,是东莞石龙的一张特殊文化名片。
不论是普通石友、藏石专家、石农石贩子光临“一之堂”,肖养杰都热情招待,始终保持着一种谦谦君子的风度。肖养杰说,多年的买石藏石,历练了他的心性。尤其是后来,他开始收藏一种黄龙玉草花料石,这种石头表皮很粗糙,但剥开表皮后,通常蕴含奇妙的图案,有着一种惊人之美!黄龙玉沉着坚定表里如一,黄龙玉草花料石艳丽却不浮躁,肖养杰从大自然的石头,悟通了人生与人性:处世低调不张扬,为人实在谦逊,经商诚实守信,颇有一种儒商风范。
自2008年开始,肖养杰陆续担任了东莞奇石研究会、东莞黄龙玉协会、石龙奇石协会的副会长,从此把身心投入到推动东莞的奇石文化中去,与众多爱好奇石的石友们一起,让石龙日渐成为国内颇有名气的一个赏石之地。
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3日,“2016年东莞观赏石·玉石·崖柏根雕艺术精品展暨东莞市奇石研究会成立20周年首届奇石精品展”在东莞厚街举办。“以前东莞也举办过奇石玉石展览,但基本只是本土石友们参加而已。而2016年的展览,不仅是东莞市,甚至可以说是这十几二十年来广东省奇石玉石类展览活动中规格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展览活动。”肖养杰说,“我担任了这次展览的招商部长。为了把各省市名贵的石头品种呈现在活动现场,在展览前三个多月里,我马不停蹄地走访广西、云南、福建、新疆等省区,不断穿梭于台山、江门、广宁、河源等各种石头产地,邀请石友们把镇店之宝拿出来,打响东莞奇石艺术的名片,努力提升东莞的文化精神。”
央视编导盛赞:肖先生是最具文人气质的人
以石养德,以石悟文,通过珍藏黄龙玉,肖养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越来越透彻。2007年,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拍摄黄龙玉纪录片,摄制组到全国各地采访了很多石农、商家、行家、爱好者,后来也到了东莞石龙采访肖养杰。被石头浸润多年、具有谦谦君子风范的肖养杰,谈起黄龙玉的文化,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摄制组花了一整天时间进行采访。采访完后,司庆辉编导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肖先生,你的文化层次比较高,是最具文人气质的人。”
对央视编导们的盛赞,肖养杰依然是一种谦虚的风度:“或许是因为当时黄龙玉文化才刚起步没几年,高层次的大藏家还没怎么介入。那时积极参与黄龙玉流通和珍藏的,大多数是普通的石贩子、石农或者小商家,文化层次相对不高,很多人面对采访,说话不太流畅,还带有明显的方言。而我的普通话相对标准,面对镜头,说话一气呵成,由此才觉得我比较有文化气吧。”其实,肖养杰是过谦了,他一开始玩默默无闻的黄蜡石时,就已经意识到,不是黄蜡石没文化,而是人们还没发现这种文化的存在。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需要挖掘,才能宣扬开来的。黄蜡石的美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是还缺少发现这种美的眼睛。而我,算是早一点发现了黄蜡石之美的其中一双眼睛吧。”
2010年之后,黄龙玉的财富价值和文化底蕴已经全面流传开来,藏石界开始出现了很多赏玩黄龙玉的大家,不少大老板大商人投入几千万甚至过亿的资金去收藏黄龙玉。肖养杰说,以这样的大手笔去玩黄龙玉,不是他所能玩得起的。
从当初推动和见证黄龙玉历史传奇的一个旗帜性人物,到如今随着大商家的介入,自己或许会光泽暗淡下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对此,肖养杰回答得很干脆:“我是自己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我赏玩石头,从来就没想过要追求成为大家名家。我只是作为一种兴趣,既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完全是一种修身养性自得其乐的过程。当然,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和珍爱黄龙玉的爱好者,我很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大老板,去了解黄龙玉,收藏黄龙玉,把黄龙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肖养杰把自己的微信名定为“逍遥侠”,石友们则赠予了肖养杰“逍遥散人”的绰号。此绰号来自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的想象构思怪奇绝伟,而又努力追求顺其自然,最终获得无穷的自由自在。我觉得,这也正是肖养杰所追求的文化性情的真实写照:遍寻奇石异宝,又努力追求处世温和,随性随心,悠哉游哉地享受着寻石藏石的快乐——真是好一番“人到闲时便是仙”的风雅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