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杨建荣,我校1988级电子工程专业校友。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惠州市分行副行长,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惠州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小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杨建荣珍惜每一次用力的呼吸,重视每一个铿锵的步伐,享受每一处人生的转弯。他从来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往前走,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潜心蓄力,勤学习促发展
三十多年前,杨建荣离开家乡河源市,怀揣期待来到广州,进入广东民族学院开启了他的大学之旅。对于经济管理颇感兴趣的他,因为分数不足无缘相关专业,最终服从分配来到电子工程专业。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上天注定,与电子工程专业结缘成为杨建荣成长之路的重要一步。
“虽然专业并非自己选择的,但是既然被分配到这个专业,认真学习才是绝对的道理。”杨建荣是个既来之则安之的人,从来不去抱怨,坦然自若的生活态度让他迅速接受了服从分配一事。毕竟欲成大器,必先学习,“我当时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一直很认真学习,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三十多年前的学习环境与现在的学习环境完全无法相比较,“那时的
生活十分简单,我每天基本就是教室和宿舍两点一线,埋头学习。”杨建荣对专业的专注与学习的热情已到达旁人完全看不出这是“服从分配”的程度。
杨建荣不仅有硬实力,也重视软实力,他在学习上很出彩,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出彩。“大学生活要过得有意义,得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社团活动等,要多方位、多岗位地去锻炼学习,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增长见识。”经过努力,杨建荣当选了班长。他经常组织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等集体活动,“我虽然不是主力,但是会组织得很好,做好后勤保障,凝聚整个团队。”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全校的辩论赛、校外实习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地积累经验,增加阅历的厚度。
杨建荣很重视校外实习,在他看来,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感到迷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校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探索潜力、发掘兴趣、缓解迷茫的过程。“上大学就等于半只脚踏入社会,参加校外实习就是为了多接触、多认识、多了解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杨建荣曾去过电子厂与银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慢慢摸索,并把校内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不断靠近社会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对于杨建荣而言,大学就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完美场所、潜心蓄力的充电基地。他在大学生活中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件受用终身的大事。”拥有优秀的自学能力与持续学习的习惯,让杨建荣始终走在时刻准备着的道路上,也让他成为了那个永远都能抓住机遇的少数人。
厚积薄发,奔赴心之所向
三十年前国家还实行“就业包分配”的工作机制。杨建荣毕业时,便收到好几份工作的录用信与包分配机会,几经思虑后,他最终选择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在工商银行一待就是三十年。
“刚开始是在信息科技科当技术员,等于是在专业对口的IT行业。”然而在杨建荣看来,计算机方面工作在银行始终不是主业,是副业,是支持性的;真正基础性、专业技术性的还是业务工作。“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你迷茫的时候,可以多去尝试,看看自己对哪个行业更感兴趣。”杨建荣一直对自己大学没能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耿耿于怀,在工作两三年后,他渐渐发现自己对银行业务、投资理财以及和客户打交道很感兴趣,于是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又把业余时间的主要精力都转移到了业务上来。兜兜转转,杨建荣还是踏进了经济管理的领域。在银行业务领域不断探索和熟悉的杨建荣,在衡量了自身能力与理想的未来发展后,下定决心选择了在职学习。
有志者事竟成,专科毕业后杨建荣先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的经济管理专业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压不垮有心人,“尽管跟着兴趣走有时也会很苦,但就算很苦很累,也是乐在其中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充电进修”后的杨建荣偶然抓住了竞争上岗的机会。面对其他有经验的竞争者,杨建荣毫不服输,成功从十七人中脱颖而出,转入业务部门,提升为中层干部,成为了零售业务科副科长。换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需要拥有极大勇气的事情,但对于杨建荣而言,这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方面发展,在“干一行爱一行”的同时“活到老学到老”。他清楚人生中的各
种机会都不一定如期而至,但他相信机会一定会给随时做好准备的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旦霜刃开封,必将势不可挡。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杨建荣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工作以后顺风顺水,读到了喜欢的专业,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尽管经历过曲折的探索与尝试,但最终结果大体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竞争上自己喜欢的岗位后的杨建荣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先后担任江南支行副行长、大亚湾支行行长、惠州市分行副行长。人生能有几回搏。回顾杨建荣在工商银行的三十年,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低头赶路的同时也不忘抬头看天,始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一步一脚印奔赴心之所向。
心系母校,热心寄语后学
尽管杨建荣已在广东民族学院毕业三十年,喝水不忘挖井人,他仍然心系母校,渴望报答母校,表达感恩。“有机会我也会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些帮助和贡献。”小到学校地方校友联络处的发展,大到学校的更名挂牌仪式、师生携手“抗疫”,杨建荣都积极投入其中,期待着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母校锦上添花。“我希望母校的前景越来越好,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我为我的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杨建荣仿佛也在心中绘制着母校的发展蓝图,他对母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9年电子与信息学院开设了“校友故事荟——荣者归来”校友交流互动平台,杨建荣专程返校参加,结合自身的经历,向师弟师妹们分析了兴趣和未来职业的关系、优良品德的重要性等,他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一是做人一定要有责任心,不管是在一个单位、一个机构、一个团队,首先都要先有责任心;二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创新思维,因为形势在不断变化,思想、思维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因势而变;三是要关心国家形势,特别是现在,面对疫情和建党百年,必须要坚定对中国的信心。
“他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就是形容杨建荣的最好表达。他是生活的强者,永远满怀激情,永远跟着兴趣走,永远保持着“有心不怕晚”的心态,永远踏踏实实拂去浮华向前走,永远没有抱怨和不可能……他的人生永远没有限制自己的藩篱。
(采写: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1班 李思妍)